一"职"等你《两会夜话》第三期专家支招解决就业难题
2020-06-03 05:43:39

《两会夜话》在人民网、领导留言板APP、人民视频APP、人民健康APP、人民好医生APP及多家视频平台上线播出

“优先稳就业保民生”“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”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”“着力稳企业保就业”…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“就业”一词共出现39次,是历年报告之最。

5月27日,人民网《两会夜话》对话栏目第三期《一“职”等你》播出。人民网总编辑罗华,人民网青年记者孙阳与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、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,全国政协委员、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,智联招聘CEO 郭盛,经济学家薛兆丰畅谈就业话题。

就业难 今年危中有机

5月15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。数据显示,1-4月份,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,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万人。4月份,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.0%,比3月份上升0.1个百分点。如何“稳就业”成为今年的头等大事。

因此,如何“稳就业”成为今年的头等大事。《两会夜话》就从人民网记者孙阳的学妹“正在找工作”的事情聊起。

经济学者薛兆丰做客《两会夜话》演播室

回忆当年自己找工作,经济学家薛兆丰表示,挫折是很重要的学习机会。“当时的问题是预期很高。在职场上,要求的品质是多样性的,不仅是学习成绩高才重要。当时受到的挫折很多,但学得也很多。”

受疫情影响,在失业率高于上年同期的情况下,今年还有874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即将进入就业市场,被称为“史上最难就业季”。

谈到今年就业形势,人民网总编辑罗华认为,疫情影响是很重要的因素,虽然现在已经复工复产,但很多行业还未达产。由于世界经济形势下行,国内经济也遇到较大压力,导致就业形势严峻。

“到处都有工作,但人不会一见到工作就去做。”薛兆丰表示从经济学角度讲,就业符合预期很重要。“疫情对就业是一个重大的冲击。虽然一些行业的活跃度急剧下降,但有的行业活跃度上升了。”

薛兆丰认为,就业难,但危中有机,受到疫情影响,人与人之间距离近的行业走低了,但在家里就能够进行活动的行业,例如IT、互联网、信息业、软件业,都有走高的趋势。

罗华表示,随着一些新经济业态的出现,以及科技创新的逐步深入,在数字经济、智能制造、医疗健康等领域,都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就业机会出现。

稳就业 多措并举开新局

“在中国,约80%的城镇就业都是由中小企业解决的,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,才能把就业的问题解决好。”罗华表示。

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、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连线《两会夜话》演播室

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、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加入了对话。

“稳住农民工就业,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。”杨志明表示,我国2.9亿的农民工群体在疫情冲击下劳动报酬损失严重。“稳住农民工就业,第一是要尽可能把农民工留在企业,不把他裁去,非常之时应该有这个担当。国家对于少裁员、不裁员,达到条件,上年的失业保险金全部返还,即使有裁员下来以后,也要大规模地组织新技能培训。第二,中小企业是农民工就业的主渠道,因此,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,将现在国家财政的、金融的、投资的、就业的政策,精准滴灌到中小企业。”

全国政协委员、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连线《两会夜话》演播室

如何帮助大学生应对当前就业压力,实现“稳就业”?全国政协委员、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加入对话。

“学校要助力学生打好就业‘组合拳’。让学生了解就业本身,从制作简历、递交简历,到面谈、视频、电话交流等环节进行系统培训。”严纯华表示,兰大借鉴脱贫攻坚当中“一户一策”的基本方式,实行“一生一策”,即一个学生一个策略的“笨办法”,对学生实行一对一的指导,帮助学生更加明确他们在就业中所处的位置。

一“职”等你 放宽眼界勤做深度

面临今年求职难的“学妹”李都也加入对话,就疫情期间如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请专家支招。

智联招聘CEO郭盛连线《两会夜话》演播室

“当你喜爱某一个企业,喜爱某一个工作,一定要做深度的研究,并同时建立联系。”智联招聘CEO 郭盛建议,特殊时期找工作,要做到有“深度”,让用人单位看到你是“真爱”。同时,也要积极放宽视野。“今年网上非常多的中型企业也在招人,从我们的数据上来看,中型企业招聘需求3月-4月份增长了近50%,需求是反弹的。”

“人人都在谈就业,当CEO的也谈,应届毕业生也在谈,大家都在谈。”薛兆丰表示,求职者要设身处地地站在招聘者的角度思考。“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大家口口相传的那些企业或者那些行业,但在职场上一个非常微小的空间,都能够体现出高端的专业水平。”

“就业的问题,其实归根到底是一个信息对称的问题。如何匹配求职者与招聘者,各方面的策略都得有。”薛兆丰建议,第一,城市化改革要继续深化,利用市场经济的力量,人才集聚,分工细化,提供大量就业机会。第二,受疫情影响,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做调整,助力企业发展稳就业。第三,从劳动力供应者的角度,学校也要重新思考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结构。

罗华表示,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,社会稳定的压舱石,关乎国计民生。就业形势严峻不可怕,关键是如何多措并举,抓住新机遇,化危为机,努力在危机中遇新机,于变局中开新局。

网站公告: